小米電視說他們售後上有先天優勢,你們怎麽看

时间:2025-11-02 13:37:35来源:電子人才招聘網作者:互聯網

   4 月15日晚上8 點,第 27 期 “MindTalk 線場”線上訪談活動在 MindStore.io 產品發現社區舉辦。這一次我們邀請了小米多看副總裁、小米電視硬件負責人戴青鬆,與 MindStore.io 社區用戶進行直接對話。   用戶們提了不少“辛辣尖銳”的問題,比如“米粉節放開供應,平常卻限量供貨,是不是故意的”、“傳統廠商擁有強大的渠道和售後,小米電視怎麽補自己的短板”。   而戴青鬆不僅正麵回答了這些問題,還透露了小米電視許多鮮為人知的幹貨,相信你一定感興趣。以下是訪談內容的整理,紅色加粗部分為用戶提問。   我覺得傳統電視機公司給許多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於,強大的渠道和售後。小米相對欠缺,小米有什麽措施來提升售後服務的實力嗎?   渠道恐怕不再是傳統行業的優勢而是包袱了,居高不下的營銷渠道費用是要打在電視機的售價裏由消費者買單的。   至於售後,可能大家還不了解,傳統廠商特約外包維修占絕大多數,屬於官方自己的維修隊伍其實很少。而且傳統廠商至少有一百多個型號在市場上同時銷售,再加上曆年來的積累,售後要準備幾百款型號的備件,想想也知道是一個根本不可能做好的任務了。   小米的好處是作為後來者沒有這些包袱,而且一上來就按照精品單一機型的思路做產品,維修部門根本不需要準備那麽複雜的備件,可以做到快速響應,快速更換。我們要做的就是有條不紊地擴大服務城市,可以這麽說,先天上,我們就比傳統廠商更容易做好售後服務。   米粉節放開供應(手機、電視等),平常卻限量搶購。所以我的疑問是,小米是故意平常控製放貨,等重要日子才敞開賣嗎?   好尖銳的問題啊。其實每一代旗艦機種都是高風險的,原因就是旗艦機種一定要用一些最新最高規格的部品,材料,工藝。而新技術並沒有經過大量量產產品的驗證,總是在生產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工程問題,導致初期生產線效率不高,產線的日產量爬不上去。而新產品恰恰又吸引了很多嚐鮮用戶的目光,所以新機種一上市需求極其強勁,這就造成了供不應求。所以這是我們每次上貨瞬間被搶的原因。   我們的工程師日夜趴在生產線上解決問題,產能每天都在爬升,就是希望盡快多生產些產品滿足需求。其實想也想得到,消費電子像海鮮一樣,一旦過期就不值錢了,現在又不是計劃經濟,競爭產品很多,你不賣別人會賣啊。故意限製供貨的理由完全不成立。   至於米粉節,那是全體米粉的節日,我們都是拚命擠出來的產能。補充一點,生產工程問題並不會造成出廠產品的品質問題,因為我們有嚴格的多重品控體係,不合格的產品會被各道品控流程篩選出來不予出廠。工程問題主要影響的是產線效率,因為不合格品多則合格產品數量就少了。   小米電視分別是售價 1999/3999/4999 元。創維酷開很快推出了售價同為 1999 元的智能電視,樂視也在跟進。所以到最後,價格戰肯定打不下去,那麽競爭就是內容的競爭麽?另外,戴總怎麽看待樂視不停地強調“生態”的概念,比如昨天的手機,也說是首款生態手機。   傳統廠商慣於采用這種招數,用入門機種的規格來和我們的旗艦機種比較價格,希望在網上體現出傳統廠商也有好價格的認知,實際上他們的線下旗艦機種一點也沒有降價,低價格的都是入門機種。   關於樂視的“生態”概念,我隻能說他們真能說,因為生態這個概念是每個互聯網公司必備的技能啊。小米不像樂視,自己一家搞定產品、內容、服務。我們專注於核心硬件產品,再與行業最優秀的內容夥伴如愛奇藝、優酷合作,並嚴格遵守廣電總局的規定,與 GiTV 和 iCNTV 合作,強強合作,給到用戶真正高質量的產品。互聯網沒有包打天下的公司,隻能通過合作共贏。   對比樂視的超級電視,感覺和小米電視價格差不多,工藝也都宣傳很好,樂視也有大量的內容。所以我應該買小米還是買樂視?   您真的 side by side 對比過嗎?擺在一起就是奧迪和奧拓的區別喔。我隻能說這麽多了。建議您設法看到兩台真機再說。而且內在品質管控,背光廠家,屏幕廠家都大不一樣。還是眼見為實吧。   關於內容,去年小米 10 億美金的投資,已經大大豐富了我們的內容,無論從新片新劇數量,還是總數量上,我們已經大大超越了樂視內容了。你倒過來想想,愛奇藝背靠百度,優酷背靠阿裏,再加上小米的投資加持,中國第一和第二的兩家視頻內容商之和難道不比第四的樂視內容多麽?   有人說“無論小米電視還是樂視電視,都是把別人的零件組裝起來,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想問問戴總,在硬件上,小米有沒有什麽突出的技術?   真正把產品做好,並不是簡單的核心技術一句話。我們把電視分解成屏幕、背光係統、結構和工藝、主芯片硬件係統、電源係統、聲學係統、係統軟件、應用軟件幾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找到優秀的專家領銜帶隊,一代又一代地持續改進所負責的部分,力爭在每一代產品都做到當時的極限,同時又找到遺憾,為下一代的改進提供方向。精品不是一天做到的,是一代一代打磨出來的。   小米電視團隊 300 人,年複一年就做這麽簡單的一件事。這就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具體在技術上,其實有很多突破,舉個不起眼的例子:我們的導光板,不是印刷上去的,而是一個點一個點激光刻出來的,這樣可以比同類產品薄 0.5 毫米,平整度也更高。極限,就是這麽一點一點累積達到的。   其實很多人把核心技術神秘化了,以為核心技術就是一招製敵的絕技;或者把核心技術等同於專利數量。所以許多人認為憑一兩項獨特的核心技術就能快速超越蘋果三星。其實蘋果之所以獨步全球,就是有大量各個領域頂尖的專家不斷在新部件、新材料、新工藝上進行深入研究,並深入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一點點突破極限,才最終在產品上笑傲群雄。極致,真的不是一句話,而是周而複始的研究和打磨,這才是真正的核心技術。   小米電視的定位是年輕人的第一台電視,但是在產品宣傳上能看到一些說老年人也會用的功能,那麽小米電視在功能上是不是真的在貫徹適用於年輕人?對於老年人使用小米電視是怎麽優化的呢?   小米電視是把 MIUI TV 當成核心競爭力來打造的,和手機 MIUI 一樣,易學難精。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小米是行業裏第一個定義 9/11 鍵極精簡遙控器的,同時在 UI 上采用二維平鋪式界麵,簡單流暢,上手 1 分鍾不用看說明書就能使用。小米在 2012 年率先推出了這樣的遙控器和 UI 風格後,引發了全行業的抄襲,今天來看,不做小米 Like 界麵基本就是落伍了;   另一方麵,MIUI TV 也和手機 MIUI 係統一樣,堅持每周升級,每周聽取用戶在論壇、微博、微信上給我們的反饋來持續改進產品,這在行業裏是獨一無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發現很多發燒友喜歡收集藍光 MKV 影片,我們就實現了藍光源文件播放功能,而且在讀取藍光影片的時候自動幫用戶從網上下載對應的藍光 DVD 海報圖片、字幕,自動幫用戶整理片庫。   智能電視是這兩年興起的概念/產業,小米切入的也算比較早了。你覺得現在整個智能電視行業發展得怎麽樣了?能預計下大概爆發的時間嗎?   今天的智能電視其實很像兩三年前的智能手機行業,劇烈爆發的前夜。每一年智能電視市占率都有一個顯著的提高,生態鏈的內容公司也逐漸關注到這個領域,越來越多的服務和內容專為智能電視打造,用戶也體會到越來越多的樂趣。良性循環已經開始,就等量變到質變的那一天。   戴總之前在創維和TCL擔任高管,這兩家是傳統電視廠商,而小米是互聯網企業也算新興電視廠商。你覺得兩者的公司文化有什麽不一樣的地方嗎?在創維和 TCL 的工作經驗,對你在小米的工作帶來了哪些幫助?   很大的不同,各個方麵。舉個簡單的例子,在定義產品的時候,傳統行業關注的是功能,賣點,是站在廠家營銷角度思考問題的。而互聯網廠商關注的是用戶體驗,是站在用戶使用角度思考問題的。   同樣是賺錢,傳統廠商是努力提高硬件的毛利率,壓縮其他方麵的成本來賺錢。互聯網廠商是硬件微利甚至零毛利銷售,靠海量用戶的後續服務來賺錢。傳統廠商是業績業績業績,互聯網公司是產品產品產品。   我在創維和 TCL,正好經曆過傳統行業最輝煌的過程,理解怎樣才能做好一款頂尖的電視機,理解用戶對現有電視機的期望和不滿,理解傳統電視供應鏈的優勢和不足,這些對我們做好一款讓用戶尖叫的產品都有巨大的幫助。   在一開始做電視的時候,你們遇到的最棘手的問題是什麽?如何解決的呢?   最難的其實是找人。我們是按互聯網電視的概念打造產品,和傳統電視不是一個概念,傳統電視機廠商的人才儲備無法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通過在互聯網軟件、手機行業、台灣 IT 製造業跨行業大規模篩選,才攏合了一支跨界的優秀人才團隊。
相关内容